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竹藤館:華建集團上海建筑科創(chuàng)中心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
竹藤館為本次花博會永久場館中體量最小的展館,位于花博園主軸西側的竹藤園中。本場館在材料運用、建造工藝上經由建筑師 、結構師和工藝師等的通力合作
,研發(fā)出一系列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
“非常規(guī)”建造方案,突破了現有園藝展覽建筑的設計范式,故此我們將本次設計實踐稱之為“非常規(guī)定制”。



設計從竹器中找形,結合花博主題,選取“繭”為原型,取“破繭為蝶”之意,擬編織層疊之形,彰顯編織竹器自然流暢的形態(tài)與細膩豐富的肌理質感,讓場館本身成為竹園景觀中的一件工藝展品。


類似于竹器通過編織工藝生成作為容器的空間和形態(tài),本次設計希望通過建筑尺度、建構性的編織 ,統一構建出場館的形態(tài)和功能空間
,由此實現形態(tài)邏輯和空間邏輯上與竹器的同構。


設計將庭院地面下沉一層 ,環(huán)形的坡道順應編織曲面由西向東緩緩下沉
,強化了空間隨編織面蜿蜒流轉的動勢,并將參觀路徑與編織界面的流動結合起來
,形成在編織面中漫游穿梭的獨特體驗
。



利用參數化設計,我們嘗試了一種交叉編織單元從平面沿曲面法向逐漸扭轉的三維編織方式 ,形成具有空間深度變化與強烈光影效果的空間性編織曲面
。而從方寸之間的工藝竹器,到一個跨度30
米的永久建筑 ,我們以建構層次為依據
,區(qū)分了作為主要受力單元的鋼結構形態(tài)骨架與作為附加受力單元的竹材填充構件,由此實現器物
——建筑的尺度轉換 ,并對鋼材與竹材進行了符合各自材料特性的建構表達
。



位于下沉庭院一側的獨立展廳為曲率極大的異形拱殼結構,為實現拱殼的精準施工 ,設計選用精度高
、重量輕、可快速高效搭建的3D
打印模板替代傳統的拼接木模板 ,并配合采用無配筋
UHDC(超高延性混凝土)噴射混凝土, 實現無配筋且厚度僅75mm的混凝土薄殼結構, 完成了一次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探索。



分享文章,請標明來源:
http://www.qianhuimall.com/xuni/1134.html
免責聲明:
圖片內容來源網絡,本網站對作品圖片的版權未作證實,對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不作保證,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如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電話聯系:400-035-0358 進行刪除.
最新案例
最新視頻
推薦文章
行業(yè)優(yōu)秀設計師
最新文章
時間 - 2021年08月13日
作者 - 展廳設計
閱讀量 : 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