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藝術館+青藤廣場: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ACRC
徐渭藝術館及青藤廣場,是我們在紹興古城實踐項目里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
“又見青藤”城市更新計劃中的關鍵行動,它作為“徐渭誕辰500周年暨徐渭故里開放儀式”舉辦的主要場館,于2021年五月正式投入使用。

事實上,藝術館的概念方案在首次場地踏勘中已初步成型
,方案吸取青藤書屋建屋造園之精髓
,并對當下古城更新中的地標式公共文化建筑提出思考:我們嘗試建立一種新的空間表達
,以此聯(lián)結以傳統(tǒng)民居小尺度為主的周邊建成環(huán)境
,同時滿足當代藝術展覽對大空間的需求
;并借此探討
“歷史語境中的現(xiàn)代性”話題。

徐渭藝術館選址于昔日的紹興機床廠舊址,場地位于徐渭故居——青藤書屋以北、后觀巷中部。首先,我們從老機床廠的大空間組合中得到啟發(fā)
,設計采用
“縱向五進、橫向三折的不等邊人字坡造型”的建構邏輯。東西兩側五進兩層
,作為主要展陳空間;中間一跨兩層
,打通縱向五進格局:底層為南北貫通的門廳
,共享大廳兼小型臨時報告廳則位于二層,上下兩層共享空間同時承擔兩側展廳間轉換樞紐的功能
。


我們在東西兩側的不同平層中各設置一個內部庭院,它們合理分隔了展廳的空間體量,增強室內通透性的同時
,山石水瀑在綠意籠罩中的造園設計
,也為游客提供了參展之外更多觀賞與休閑的可能性。

除了空間處理手段,紹興傳統(tǒng)風貌的當代意向表達也體現(xiàn)在對材料的精細選擇上:黑色金屬肌理自屋頂沿人字坡屋展開
,至東西兩側二層結束,南北向二層以上選取白色花崗巖實墻面
;一層四面內凹做橫向人字坡單元化肌理重復鋪貼
,局部按功能和統(tǒng)一模數(shù)做幕墻處理,并以灰色統(tǒng)一花崗巖和幕墻材質
。建筑整體呈現(xiàn)紹興典型的黑白灰色調
,局部留白加之正向三折人字坡輪廓線,共同營造當代山水意向
。

我們特意保留機床廠東、北兩端老墻面,對比藝術館中全透明的玻璃幕墻和白色石質板材
,讓時間得以在空間場景中形成張力
。

位于場館南側的青藤廣場,連接北側藝術館與南側青藤書屋,鋪墊前場氛圍
,同時作為游客中心承載人群的集散功能。廣場延續(xù)藝術館的建構邏輯
,在東西兩側分別
“掀起”一大一小兩處人字坡地景:西側微隆用以圍合廣場,東側略高
,借助局部下沉,巧妙地將游客中心的體量躲在人字坡地景之下
。


整個廣場采用深色石質鋪裝 ,西側借助坡起營造流水景象,同時
,一尊原創(chuàng)
“徐渭像”佇立在藝術館西南側 ,坡起的東北側,使之成為整個廣場的視覺焦點和藝術館的前景
;東側坡起處的臺階式設置
,則作為觀眾席為集散聚會提供恰當?shù)膱鏊Ec此同時
,借助
“視點轉換”的空間營造手法 ,讓
“連續(xù)鋪墊”成形于不斷移動變換的視點轉移中,為建筑與景觀在視覺與心理上的融合構筑起完整統(tǒng)一的空間體驗與印象烘托——即所謂:源自江南的山水精神。

當城市更新與古城保護日漸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閑談話題,我們希望通過設計呈現(xiàn)思考:當代公共藝術空間如何介入古城文化脈絡
,融入并影響市民生活進而完成對
“未來傳統(tǒng)社區(qū)”的初期重構與展望,提升片區(qū)生活空間質量并賦予其新的活力,掀角屋頂
,又見青藤
。徐渭先生,瘋癲潑墨
,有意無意已然天成
;我等所為,無非:將墨掀起
,筑一瘋癲可納
、凡人可入可游、可思可想的
、虛為場所實為建筑的——
廣義山水而已。


分享文章,請標明來源:
http://www.qianhuimall.com/xuni/1149.html
免責聲明:
圖片內容來源網(wǎng)絡,本網(wǎng)站對作品圖片的版權未作證實
,對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不作保證
,也不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法律責任
。如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電話聯(lián)系:400-035-0358 進行刪除.
最新案例
最新視頻
推薦文章
行業(yè)優(yōu)秀設計師
最新文章
時間 - 2021年09月27日
作者 - 展廳設計
閱讀量 : 1452